产业融合并非新生事物,可以说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通俗来讲,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随着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日益受到关注。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内涵
(1)产业链条的延伸。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中心,向产前和产后延伸链条,进而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
(2)技术的支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模式、缩短供求双方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使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3)产业间的关联与渗透。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使农业具备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进而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交叉融合。
(4)产业发展效益的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并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农村产业增值收益。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从实践情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包含多种形态,而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所涉及产业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横向产业融合和纵向产业融合,前者主要是指产业链的拓宽,即农业具有了其他产业的功能,后者主要是指产业链的延伸,即农业与其他产业联系在一起。从融合主体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内源性融合和外源性融合,前者是指以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为基础的融合发展,后者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等非农业生产主体为基础的融合发展;从融合发展的路径划来看,可分为组织内融合和组织间融合,前者是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办加工和销售,或农业企业自建基地一体化经营,在产业组织内部实现融合,后者是指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合作,在产业组织间实现融合。这里主要以横向和纵向产业融合为例做简要介绍。
01
横向产业融合
目前,农村横向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一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功能性,赋予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价值,使农业的功能拓展至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领域,内涵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从而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环保等产业的有机统一。横向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籽种农业和环保农业等,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意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会展农业实现了农业与商务、教育产业的融合,籽种农业实现了农业与科技服务业的融合,而环保农业则实行了农业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产业的融合。
02
纵向产业融合
纵向产业融合又因产业间关联方式的不同,有着多种实现模式。
(1)垂直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属于组织内的产业融合,即通常以大型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其生产经营向上游延伸至农产品生产、生产资料供应乃至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游则扩展至销售服务环节,涵盖了研发、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从而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2)分工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属于组织间的产业融合,即以企业、合作社等为主体,通过订单生产、统购统销、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手段,将在空间上分离的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主要形式有“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
(3)空间产业集聚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即受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发展导向等因素影响,一二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组织在农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如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
(4)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属于链条上的产业融合,即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畜牧等子产业之间,以及农业与加工制造业之间,依据生物链的基本原理而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并形成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发展状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质产业—种植业”模式的循环。